30年
耕耘农业机械
MORE +
scroll down

聚焦2013年农机行业竞争新焦点


分类:

发布时间:

2013-11-23

  导读:正当前,农机行业竞争的焦点除了资源,还有科技实力的较量和专利的竞争。专利技术在整个商品价值构成中日益增值,专利技术附加值成为国际贸易经济竞争的重要目标。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农机领域虽属于传统的制造行业,但也毫不例外地被卷进了专利之争。农机领域的申请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相关的专利侵权诉讼也不断涌现。中国的农机企业在如此形势下如何保全企业实力,以至利用专利制度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我国农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从近几年国内部分规模较大的农机企业的专利申请记录可以看出,农机行业专利意识总体上有大幅度的提升:

  江苏江淮动力所拥有的专利量中绝大部分是近几年申报的。2008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28项,2009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达37项,2010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达18项,有2项发明公告、11项实用新型授权,有6项外观设计授权。江淮动力前几年先后与海外公司因为专利纠纷在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进行过公堂对簿,有一定的维权经验。近年来,江淮动力研发的通用汽油机以实用、价廉、性能可靠逐步打开了美国市场,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扬动股份2008年专利授权和公告量32项,2009年又有5项发明专利公告。由于该公司于2009年4月29日重新整合,2010年虽有10项发明专利公告,但均为2008年申请。预计一两年内,该公司专利授权量不会太多。

  潍柴动力在2008年专利授权与公告量139项,2009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为43项,有较大的减少。潍柴动力曾在2006~2008三年时间内,就有387项专利授权或公告,圆满完成“三级跳”。也就是说,潍柴动力不到两个工作日就有一项专利问世。2009年出现的减少,是“三级跳”后的短期休整。2010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达88项,6项发明公告、46项实用新型授权,有36项外观设计授权。

  中国农机院(包括现代农装公司)2008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23项,2009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为47项,2010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达92项,有37项发明公告、52项实用新型授权,有3项外观设计授权,逐年大幅度递增,不愧为农机科研阵线的领军者。

  省级农机研究所中的广东农机所2008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12项,2009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为8项,2010年专利授权或公告量6项,有3项发明公告项实用新型授权;山东农机所2008年专利授权量3项,2009年专利授权量为4项,2010年1项实用新型授权。

  通过分析2013年我国农机行业的专利授权状况我们可以预测,2013年从总体趋势看农机行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仍将会持续上升。但在农机企业中,专利申请大户基本稳定在10几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已经认识到专利对自己的重要性,尤其是经过侵权和被侵权的单位和个人。

  但是许多农机企业为零专利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还有一些农机企业前几年也申请了一些专利,近几年却未见新专利问世。有一些民营农机企业申请的专利前几年是以非职务发明的形式出现的。现在逐步改进为以职务发明的形式出现。这样做可以避免以后不必要的专利归属纠纷。这种利弊关系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在我国的农机行业中发生较大的知识产权官司不多,但是侵权与维权之争却从未间断过,对簿公堂的案例也不鲜见,但绝大多数都以法庭调解和民间调解而得到解决,也有拖了数年的马拉松官司以不了了之而告终,因此在行业内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国外大型农机企业的先进技术不断进入我国,国内各农机企业竞相进行技术创新之际,知识产权战略就像一柄双刃剑,剑握谁手,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农机企业正在面临着知识产权的挑战,这并非危言耸听。

  为此,建议农机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专利工作:

  (1)深入持久地做好专利的宣传工作。专利工作毕竟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专业性也比较强。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技术管理干部应该熟悉专利知识,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专利知识,广大职工应该粗知专利知识。因此,应搭建和利用专利培训平台持续做好培训工作。

  (2)利用专利执法的手段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当前,由于社会大众对专利知识了解较少,专利意识不强。因此,专利侵权现象屡禁不绝,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假冒他人专利或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侵害广大专利权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3)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上夯实专利工作基础。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单位专利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单位技术创新实力的体现,如果基本的专利数量和质量都难以保证,那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根本谈不上做好专利工作,也谈不上对发明创造人员劳动价值的保护。因此,企业应制定并出台一些鼓励技术创新、支持基层申请专利的政策,旨在迅速提高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规范企业专利权人与发明人、设计人的责、权、利关系。用规范的专利权人与发明人、设计人的责、权、利关系制度调动发明人、设计人的发明创造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公司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进行。

  (5)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保密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首先要建立吸引和稳定技术骨干人员的有效机制,同时防止技术骨干人员外流之后可能产生的专利技术失密和泄密的可能,有必要采用严明的奖惩手段。

  我国现行的新专利法在查处专利侵权、假冒专利以及专利审批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的严格要求。对于我国专利事业的开展无疑将会有更大地推进。

  (来源:中国农机总网)

关键词: